搜索

三维技术让你全方位领略文物之美!

  眼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不仅广泛地应用在科技尖端行业,也正在为我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焕发活力。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是展示当地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馆也经常成为市民游客游览的热门景点,但很多时候, 一些藏品做不到不断地展览展示也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现在,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令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有了更多的渠道,让文物可以真正地活起来。

  “悬浮”在我们眼前的珍贵藏品,是通过对文物空间数据采集和各种算法形成的高精度三维模型,不但可以360度旋转,还可以放大欣赏到纹饰、颜色等细节,就连佛像上雕刻的发丝都能百分百还原。

  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如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的“数字故宫”项目、浙江大学开发的敦煌石窟虚拟漫游与壁画复原系统、秦兵马俑博物馆与西安四维航测遥感中心合作的“秦俑博物馆二号坑遗址三维数字建模”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使用了一个核心技术——三维数字技术。三维技术对于文物的展示有着比传统照相技术更直观的特点,而三维扫描也具有传统人工测绘不能够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大型遗址或者建筑的测绘与展示项目中。

  传统博物馆理论将保管、展示、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最基本的三大职能,其中保管既包括文物安全,也包括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文物修复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科学的文物保护分析和文物修复理论基础上开展的。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但也不能是永生的,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维持文物的状态,无限延长其寿命。对于文物保护分析的研究,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文物包含的原始信息,在这点上,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的意义是十分普遍的,且具有巨大潜力。

  由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测量、扫描速度快、点位和精度分布均匀等特点,在工艺精细、形状复杂的单件文物保护领域也有很多应用和成功案例。国外最为著名的有斯坦福大学的“米开朗基罗项目”,该项目将包括著名的大卫雕像在内的10座雕塑数字化,其中大卫雕像模型包括2亿个面片和7000幅彩色照片。

  现在,公众在广东省博物馆、白云机场海天走廊都能欣赏到这些三维文物展示。看完馆藏文物,还可以身临其境到古建筑中走走。通过数字化实体建模把陈家祠古建筑群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一般游客去到陈家祠,屋顶上的砖雕、灰雕是特别难看到这一些细节,通过这一个系统能浏览很多细节和了解文物背后故事。

  近年来,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在博物馆的展陈、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业界一致认为,中国博物馆正进入智慧时代。作为国家文物局首批六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的广东省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智慧化建设,目前运用电子票务、虚拟参观、数字导览等一系列技术方法,实现了从展览、管理到服务的全面提升。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载体,会充分的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文物、文化资源以及结合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这是博物馆顺应时代潮流,拓展博物馆未来发展空间的必然举措。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